高效刀具:現代制造的另一個話語權
由榮格貿易出版公司旗下《國際金屬加工商情》和《國際模具制造商情》雜志同美國金屬加工業著名雜志《ModernMachineShop》合作舉辦了“榮格2005高效刀具技術研討會”,邀請來自刀具行業的世界一流企業、國內著名高校以及典型用戶企業的專家和學者作為演講嘉賓。在兩天的會議中,刀具行業生產企業及其用戶以研討會為平臺,就高效刀具的技術發展及應用展開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。現將部分嘉賓的部分發言內容摘編整理,提供給讀者,期望能夠對刀具企業以及刀具用戶產生一定的啟迪作用。
1.高效切削加工已成全球制造技術發展趨勢,中國工具工業應迎頭趕上(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秘書長沈壯行)
現代制造業正在向“高速、精密、復合、智能和環保”的方向大步前進,而高速、高效加工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。在當今世界制造業面對的諸多矛盾中,效率是最主要的矛盾。實踐證明,只有通過對效率的不斷追求,才能經濟有效地處理好其他矛盾。所以,現代制造技術的發展中,效率被推上了最為突出的位置。高效切削技術成為現代制造的主流,是必然的發展趨勢。
在發達國家,圍繞高速、高效切削,不僅在技術開發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,而且在應用推廣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。每年都會在制造技術和裝備市場上見到為此目的而推出的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裝備,以及新型高效切削刀具和各種配套技術和設施。可以說,高速、高效加工已經成為國際制造技術發展的一個趨勢。相比之下,高效切削在我國雖然已經出現良好的發展苗頭,但仍然只在部分行業和企業得到有限的應用。這一熱一冷反差十分明顯,說明我國制造業總體上還沒有趕上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。這種情況,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發展的今天,就意味著喪失競爭力,是十分危險的。
中國工具工業落后于制造業的發展需要,主要表現在:幾十年如一日生產標準化、通用化刀具,抱著傳統發展模式不放,無法滿足現代制造業對高效刀具的需求。這種落后是我國制造業在由大到強的發展過程中一個嚴重的瓶頸。
我曾經對中國工具企業的發展提過一條建議,今天我還是要這樣說:“實事求是,承認差距,通過長期的努力和艱苦的積累,趕上發達國家水平。”目前我國工具工業對國外先進技術還處于模仿階段:主要是引進一點技術、裝備,仿制一些產品,能做到替代進口已經很不錯了。但長此以往,永遠跟在人家后面,不會有出頭之日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仿創結合,走自己的道路。核心是要掌握一個現代工具企業的運營理念和運作技術,這樣才能擺脫仿制的命運,做到自己有能力組織各種資源,投向一個目標,打出一片天地。
為了加速從單純模仿走向仿創結合的過程,建議有條件的企業,加強對現代制造企業運作軟技術的學習,例如聘請國外專家,或通過合資合作,加強這方面的學習、掌握過程。
2.刀具人才的培養(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劉戰強教授)
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以倍數的速率發展,企業員工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已經應付不了工作的需要,文憑像工廠生產的面包一樣要注明有效期。而培訓就是未來知識的“保鮮劑”,是企業育人的重要手段。像摩托羅拉目前的培訓預算高達4億美元,每位員工每年的培訓時間有80~100小時,摩托羅拉認為在培訓上每投入1億美元就會有30億美元的回報。
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頁